企業人做公益 賺生命價值

天下雜誌第417期2009/03/11林倖妃



不只是愈來愈多企業把CSR當核心理念,有更多企業人投身公益領域,在NPO(非營利組織)找到人生的第二價值,更為NPO帶來新經營模式。

40歲,人生的中場。激烈的球賽正進行到一半,你要如何度過下半場?繼續留在場上拚鬥,或是換個戰場、重新定位,尋找人生的第二價值?人生的第二價值,指的是在專業領域之外,發掘自己的另一種價值,是無形也是有形。
 
國人對「6分鐘護一生」的廣告耳熟能詳,但罕為人知的是,當時參與創意發想的華威葛瑞廣告公司公關部資深經理曹儉,從數位年代公司副總經理一職退下,經過數月的沉潛,轉戰伊甸基金會從事行銷和廣告策劃。「薪水不到過去1/3,」曹儉靦腆地笑著說。
 
他操作網路和電視廣告讓更多人認識伊甸,為伊甸在捐款人心中掙得一席地位,並發揮創意,將便利超商的「零錢捐」概念推廣到中小型店面,去年1整年有2500家店共襄盛舉,增加超過670萬元捐款,為伊甸在募款寒冬中注入一股暖流。換個戰場,讓他賺到不同的生命價值。


薪水少了,生命價值多了
 
「薪水少了,慾望也少了,但心靈的滿足卻是前所未有的,」曹儉說。具有和曹儉類似背景,出身企業界或傳播界,在中年之際轉往NPO(非營利組織)工作的人愈來愈多。這一股隱然成形的趨勢,連學者都注意到。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、第三部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江明修分析說,有些人在企業奮鬥多年後,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
 
企業人轉戰NPO,需要的是深沉的感動和使命的召喚。
 
以往,非營利組織最大的瓶頸,在於能提供的薪資過低,無法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才,尤其是具有經營、管理和行銷專長的人,「即使有企業人加入,也無法許下永久的承諾,甚至當成事業,」江明修說。但這樣的情況,近年已逐漸產生變化。


放棄一條人人嚮往的路
 
在伊甸基金會工作,大家稱為「歐老師」的就業輔導員歐宏德就是例子。率領30個智能障礙、精神障礙等障礙者,組成「阿萬師清潔工作隊」,歐宏德憑著過去在日商公司訓練出來的業務嗅覺、行銷理念,去年一年創造出上千萬元佳績。即使面對不景氣,他仍發出豪語:「我有信心,今年要往1,100萬元邁進。」
 
從小順從父母安排的歐宏德,大學畢業後在日商公司激烈的業務拚搏中,他每月跑出千萬業績,當上部門主管。卻在40歲左右了悟:人和人之間不應只存在競爭,並認真思考:「如果人生可以重來,我可以做什麼?」渴望逃出生活牢籠的他,還清房屋貸款後,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情遞出辭呈。
 
他嘗試在出版社當編輯、在小學當代課老師,走過許多路、不斷繞圈圈後來到伊甸。從最基本的拿掃把掃地、拿刷子清廁所學起,以教導障礙學員,在他們學成後並幫忙媒合工作。歐宏德說,他放棄一條大家都嚮往的路途,選擇一條人煙罕至的路,雖然走得很辛苦,但終於找到自己人生的第二價值。
 
歐宏德扳起手指算一算,在企業當主管的月薪超過10萬元,在伊甸雖只領3萬元,但他讓30個學員都有工作,即使每人每月只賺1萬元,不但創造30萬元產值,他們的生命更從此改變,「帶給我的快樂,絕對遠遠超過7萬元所能買到,」他說。


NPO要賺錢創造更多服務
 
但是,從企業人變身公益人,還是需要長時間的磨合。很早就加入婦幼發展協會,南僑化工副董事長陳飛鵬的路就值得參考。
 
早期加入婦幼發展協會時,陳飛鵬跟著一群學者到內政部,和官員談育幼機構相關修法。他觀察到雙方常常談到不歡而散,主因是學者只有技術面,卻缺乏策略思考。技術雖可隨時修正,卻不能影響策略。因此他積極介入,修法完成了,陳飛鵬也發現「我除了賣肥皂,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情。」
 
相對於部份企業主加入NPO,多是掛名或充當橡皮圖章。自認是「品牌經營者」的陳飛鵬,在進入聯勸成為理事後,第一步從經營「聯勸」這塊招牌著手。
 
首先遭遇的難題是,「我賣冰淇淋,可能有兩千萬宣傳費,針對產品特色介紹,聯勸的宣傳費是零,」他順手比出一個圓圈圈,並加重語氣說,「賣的是看不到、摸不著的抽象理念。」
 
在陳飛鵬的引導下,聯勸一掃亂槍打鳥式的募款模式,鎖定潛在捐款人,有愛心、行有餘力願意幫助他人的中產階級。並串聯400多個合作伙伴機構,蒐集在黑暗角落的個案故事,設定各種議題同時運用媒體的力量持續發酵,讓社會大眾一看到聯勸兩字,看到的是背後400多個機構的需要,「這就是品牌的價值,」陳飛鵬說。


策略成功,每年增加上萬捐款人
 
因策略成功、品牌定位清楚,聯勸10年來迅速發展。捐款人從2、3萬人,如今已有12、13萬人,絕大多數都是小額捐款,平均每年以上萬人的速度快速成長。從品牌經營到市場行銷,陳飛鵬說,不論是企業或公益團體,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,關鍵在了解對方的需要,以及你能提供什麼。
 
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經營自己,找出過得愉快的方法,」因為在他看來,做公益也很「賺錢」,聯勸去年在極其艱困的環境中,募得4.5億元,「這在我的人生中,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,值得記上一筆,」去年才接掌聯勸副理事長一職,陳飛鵬開心地笑著說。
 
事實上,聯合勸募的成功是陳飛鵬和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前總裁魏永篤,共同打下的基礎。走進魏永篤今天的辦公室,赫見電影「Mr.& Mrs. Smith」(中譯為《史密斯任務》)大型海報。


中年換跑道,生命豁然開朗
 
女主角前凸後翹的魔鬼身材依舊,性感的厚唇標誌卻換上魏太太林蕙馨,一旁穿著西裝、打著領帶,舉著槍的男主角,竟是魏永篤,Smith也換成了Way。只不過Mr. Way不再拿著槍,搖身一變成為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。當國內公益團體受到金融海嘯和失業浪潮衝擊,募款金額大幅衰退2至3成時,聯勸是少數還在成長的非營利組織,一年募到4.5億元,讓400餘個伙伴機構足以雨露均霑。
 
「我只是恰如其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」魏永篤在他40歲那年生日,一個人跑到辦公室樓下的小酒吧,點了杯啤酒,腦海裡想的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是50歲、60歲,以及無止盡的老去,既然躲不過,那又該以何種態度去面對、迎接或許就是在小酒吧沉思的那一刻,讓他的生命豁然開朗。
 
同樣從企業界轉往NPO的,還有前台灣微軟副總經理、現任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,今年堂堂邁入第2任任期。在他第1任5年任內,世展會的服務加倍成長,而今資助人超過14萬人。
 
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?有些人大談事業、家庭,有些人卻有行到水窮處的落寞,走到下半場,環顧四周,過去和未來兩茫茫,倍覺舉步維艱。或許在NPO或是助人事業中,會讓人看到人生在金錢之外的價值,但「永遠不要忘記使命感,以及對生命的熱情,」對所有有意投入NPO的人,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陳金貴,給了最中肯的提醒。




eXfuze F1 team --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+
Posted on 上午11:11 by F1 Team and filed under | 0 Comments »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Isnaini Dot Com. Supported by Used Car Pictures. Powered by Blogger